|
智能小區設計 網絡體系結構2020-05-17 18:16來源:河南大邦安防官網-監控,監控安裝,鄭州監控,弱電,??低?門禁安裝,綜合布線,智能化,視頻會議作者:LED,弱電施工,電子圍欄,周界報警,樓宇對講,背景音樂,智能家居,公共廣播,電梯刷卡,電梯梯控網址:http://www.turkey-re.com瀏覽數:34次
![]() 網絡體系結構 OSI是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的英文縮寫,即“開放系統互聯”。這是一種數據通信模型。OSI模型把聯網和網絡喚醒應用程序的活動領域劃分為七層,即物理層、數據鏈路層、網絡層、傳輸層、話路層、表示層和應用層。 一、為什么要把網絡分層? 1.因為計算機世界是復雜多樣的,有各種各樣的通信終端,比如PC機、蘋果機、工作站、小型機、大型機,還有各種掌上電腦和智能家電等等;通信介質除了最常用的雙絞線,還有電話線、電纜、光纖、無線電波等等。我們需要一個標準來定義復雜的網絡通信,定義操作的規范,解決異種網絡互連時所遇到的兼容性問題,只有這樣,才能組成協調互通的網絡。 2.加入分層的概念,是為了將整個體系的不同組成部分更好地按不同功能級別來劃分;同時在層次中引入了服務、接口和協議這三個概念,服務說明某層為上一層提供什么功能,接口說明上層如何使用下一層的服務,而協議定義如何實現本層的服務。 二、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: 表 2.2.1 應用層 面向用戶服務 表示層 數據表示 會話層 會話控制 傳輸層 網絡間數據包遞交信任監測 網絡層 邏輯地址、路由等 數據鏈路層 數物理地址、拓撲結構、線路存取方法 物理層 電及機械的有關定義
1. 物理層:物理層的任務就是保證點到點鏈路在光、電和機械上是可以傳送數據流的。它定義了物理鏈路的電氣和機械特性,以及激活、維護和關閉這條鏈路的各項操作。處理單位是Bits。特征參數包括:電壓、數據傳輸率、最大傳輸距離、物理連接媒體等。 2. 數據鏈路層:為區分和標識不同的網絡設備,引入了物理地址的概念;物理鏈路有時會出現錯誤,數據鏈路層的任務就是在物理層的基礎上,將數據流進行包裝組織,使有差錯的物理鏈路轉化成對沒有錯誤的數據鏈路。它將位收集起來,按包處理數據。特征參數包括:物理地址、網絡拓撲結構、錯誤警告機制、所傳數據幀的排序和流控等。 3. 網絡層:網絡層也叫網間網層,對于各種不同底層技術網絡,為了隱藏物理網絡細節,引入了邏輯地址(IP地址)這個概念,對各網絡中每個網絡接口,無論基于何種底層技術,都用邏輯地址來編號;類似的,也引入了包(PACKET)這個概念,來隱藏不同物理網絡數據鏈路的不同數據傳送模式。通過邏輯信道技術, 網絡層解決了鏈路復用的問題,路由和尋址概念的引入和實現,使任意兩臺數據終端設備的數據鏈接起來。 4. 傳輸層:網絡層關心的是"點到點"的逐點轉遞,傳輸層關注的是“端到端”的最終效果;各種通信子網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差異,電話交換網,分組交換網,公用數據交換網,局域網等通信子網都可互連,但它們的吞吐量,傳輸速率,數據延遲各不相同,傳輸層要負責隱藏各通信子網的差異,通過差錯恢復,流量控制等功能,最終為會話層提供可靠的,無誤的數據傳輸。傳輸層面對的數據對象主要是與會話層之間的界面端口。 5. 會話層:維持“面向連接”傳輸,為會話實體間建立連接;在兩個會話用戶之間實現有組織的,同步的數據傳輸;連接釋放。 6. 表示層:不同計算機體系結構所使用的數據表示法不同,表示層為異種機通信提供一種公共語言,完成應用層數據所需的任何轉換,以便能進行互操作。定義一系列代碼和代碼轉換功能,保證源端數據在目的端同樣能被識別,比如文本數據的ASCII碼,表示圖像的GIF或表示動畫的MPEG等。 7. 應用層:最高層,是直接為應用進程提供服務的。其作用是在實現多個系統應用進程相互通信的同時,完成一系列業務處理所需的服務,這些服務按其向應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組,并稱為服務元素;有些可為多種應用程序共同使用,有些則為較少的一類應用程序使用。 上一篇: OSI七層模型是一個理論模型
下一篇: 選擇最適合智能化小區的網絡構造
|